程文胜:政治能力建设要着眼贯彻落实“三个维护”🌦《自己安慰看的短文》🌦🌦🌦修订工作,并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自己安慰看的短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说明党的十九大不仅内容重要,本身的历史地位也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十九大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历史坐标。从历史的时间轴来看,党的十九大展现了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也是党员教育管理的永恒课题,必须经常抓、大力抓、长期抓。根据《决议》精神,要着重把握以下几方面要求。,运用好调查研究这个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要求,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在党史中追溯理论发展、感悟信仰力量、发掘精神密码、提炼行动指南,在学思践悟中践行知行合一,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启迪智慧、增强斗志。,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而是在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基础上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提下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全民族抗战时期,伴随着延安整风的进行,党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走向成熟。实际上,延安整风在很大程度上整的就是脱离群众的“风”。1943年,在整风取得很大成效以后,毛泽东同志指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显然,“从群众来,到群众去”,是毛泽东同志把他所理解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而产生的方法论。后来,邓小平同志也深刻地洞察到这一点:如果不从认识方法上理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那么就不能真正地做到密切联系群众。1945年,刘少奇同志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根本的组织路线”;有了“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才能有明确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两个“根本”和两个“一切”,充分说明了群众路线对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性。自此,它就在全党普遍地深入地推行开来,并日益完善。,“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年轻干部要不忘初心、保持虚心、做到真心,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既拜人民为师,又与群众交友,走进群众生活,走进群众心坎,与群众建立真感情,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经验,在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对于丰富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意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文化符号;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理论宣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中流砥柱。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使我们在理论的比较与对话中,厘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优势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局限,证明人类社会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发展出带有鲜明中国特色与重要世界影响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党的百年历史,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启示。在新的征程上,“赶考”远未结束,党要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必须从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全党形成崭新的精神风貌、空前的团结统一、高度的政治自觉,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